●歸潛志卷第五
王翰林彪,字武叔,大興人,貞祐五年經義魁也。 【 (按,考金史卷五一選舉志,王彪事似在興定二年)】 為文頗馳騁波瀾。性疎放,嗜酒,不拘細事。初,對廷策,宣宗喜其文,以為似古人,特授太子副司經、國史院編修官,進司經。末帝在東宮,頗見知。後入翰林,為應奉,遷修撰。出為平凉府治中,入為待制。出刺州,未赴,南京被圍,食乏,服絕粒藥。俄飲酒被藥死。嘗賦呂唐卿海藏齋詩云:「虛白雲中含法界,軟紅塵底寄虛舟。」又,「只應烏帽紅塵底,羞 【 (按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作「相」)】 見蒼煙白鷺洲。」亦可喜也。
張翰林邦直,字子忠,河內人。少工詞賦,嘗魁進士平陽。南渡,為國史院編修官,遷應奉翰林文字。在館五六年,從趙閑閑游。性樸澹好學,尤善談論 【 (按明抄本作「善詩,甚工」)】 ,人多愛之。 【 一云敬善謙甚,士多愛之。】 閑閑本注太玄,子忠嘗言,親 【 【 受】 】 【 授】 【 (據明抄本何煌校及聚珍本改)】 于關中隱士薛子明,因相與講辨甚久。俄丁母艱,出館,居南京,從學者甚衆。束脩惟以市書,惡衣糲食,雖士宦如貧士也。同年如雷、宋諸人,皆以聲名意氣相豪,子忠獨恬退以學自樂。正大初,余先子入翰林,子忠從之游。後先子下世,有挽詩云:「桃李雙鳧舄,風霜一豸冠。才華驚世易,勛業到頭難。白日空金馬,青天下玉棺。傳家有賢子,文或似歐韓。」甚為諸公所稱。先子歿,與余善。後南京被圍,闕食,余遇之富城西,敝衣繿縷可憐。已而,聞鬻卜天街,值一回鶻問卜,子忠以文語應之,為回鶻所毆。北渡,將還鄉,道病死,哀哉!
張翰林仲安,字晉臣,燕山人,貞祐六年詞賦魁也。為人謙謹有禮法,時輩稱焉。為文亦平暢得體,尤工詞賦。自居太學有聲,入翰林為應奉,秩未滿,卒,士論皆惜之。
高斯誠法颺,大興人,至寧 【 【 九】 】 【 元】 【 (至寧無九年,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改)】 年經義魁也。讀書有學問,與王從之、李之純游。為詩文,恬澹自得。初,調鳳翔府錄事,為行部檄監支納陳州倉,因忤郡魁吏,構之下獄,幾死。已而赦免,病終。頗喜浮屠,自號唯菴。 【 一作南菴。】 與余先子 【 甚】 【 (據明抄本何煌校補)】 善。
劉遇鼎臣,真定人,興定五年詞賦魁也。少與王從之、周晦之游,兼經義學,有譽。南渡,為國史院書寫。已而擢第,應奉翰林,後出為鄜州帥府經歷官,遇害。 【 【 [案]】 王若虛滹南集劉鼎臣墓銘曰:時關右擾擾,鄜畦被兵,帥臣赫舍哩(按即紇石烈)承詔往援,表君從事。至,則城陷,遂不知所終,與此志所云遇害異。】 嘗與余同文會,且同試于廷。讀書,有文學。
張翔茂進,太原人。第進士,為南京榷貨司勾當官,遷南京麯使。出為太康令,涖官清苦,有治聲。好書,從士大夫講學,為文作詩,有志于時名。遭亂,殍卒。與余交最善。
董治中文甫,字國華,潞州人,第進士。 【 中州集云,承安中進士,號無事道人。】 南渡,嘗為大理司直,後為河南府治中,卒。 【 中州集云,歷金昌府判官、禮部員外郎、昌武軍節度副使。正大中,以公事至杞縣,自知死期,作書與家人及同官,又作詩貽杞縣令佐。詩畢,擲筆於地,以扇障面而逝。】 自號無事老人。為人淳謹篤實,學道有得。其學參取佛老二家,不喜高遠奇異,循常道。臨終預知死期,齋浴而逝,時人異之。興定初,余先子居喪淮陽,公乘傳過焉,談道竟夕。余時為童子,竊聽窗下。蓋其于六經、論、孟諸書,凡一章一句皆深思, 【 思】 【 (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補)】 而有得,必以力行為事,不徒誦說而已。既去,先子大稱之。後于郝丈國才處得所著一編,皆論道之文,迄今藏余家。其子安仁,傳其學,亦謹厚人也。
申編修萬全,字百勝,高平人。與其兄無移百福 【 中州集作無夷百福】 俱擢第。 【 中州集云,崇慶二年進士,貞祐二年乙科。】 百勝為人沈重,不妄交。好經學,勤勤君子儒也。嘗為鄭縣令,愛民慎獄,不為赫譽,邑民便之。後召入史館,俄攝監察御史、應奉翰林。居京師,朝歸,閉門講誦不出。覩時事不愜意,屢欲以母老歸,未果也。正大末,為南伐行臺辟掌書檄,至淮上,大雨,宵行,溺水死,士論惜之。趙閑閑為文以祭,哀甚。初,百勝在太學,與雷丈希顏及余先君同舍相善,先君嘗稱其為人。後入朝,先君已下世,余因得從游。為文亦典雅有體。
許國至忠,懷州人。少擢第,有能名。性閒澹,不銳 【 (按明抄本作「悅」)】 仕進。居盧氏西山下,不赴調。數年後,召為南京豐衍庫使。傾家貲市書,後告歸。趙閑閑諸公多重之。余嘗至其家,敝衣糲食,環堵蕭然,蓋清苦之士也。未亂,病卒。
王貢安之,北京人,參知政事之翰從子也。擢第,以脩潔稱。南渡,得度居郾。操行純謹,時人甚重之。後病卒。
王彧子文,洺州人。少擢第, 【 中州集云,承安中進士。】 南渡,為省掾。睹時政將亂,一旦棄妻子,徑入嵩山,翦髮為頭陀,自號照了居士,改名知非,字無咎。居達摩菴,苦行自脩。朝廷初疑焉,遣使廉之,知其非矯偽,乃止。當世號王隱居,名甚高。後十餘年,忽下山歸其家,復與妻子如舊。妻死,更娶,又為洛陽行省參議。遭亂,不知所終。嗟乎,有始有卒者難矣哉!
馬天 【 【 來】 】 【 采】 【 (聚珍本作「采」,按其字元章,作「采」是,今據改)】 元章,太原人。擢第, 【 中州集云,字雲章,人止謂之元章,介休人,黃裳榜經義進士。】 與雷希顏、宋飛卿同年。為人詭怪好異,又喜為驚世駭俗之行,人莫測焉。南渡,為史院編修官。 【 中州集云,大安初,調穎州司候、靈壁簿,召為國史院編修官。】 不事脩飾,麻絛草履,沈浮閭里,殊無朝士風。雜學,通太玄數,又善繪畫及塑像,雖居官,輙為人塑畫自神。頗善李屏山,當屏山歿,為寫真,且題以贊,皆怪語,末曰:「若到黃泉見魯仲連、藺相如,道余傳示。」其狂誕如此。後以病終。 【 中州集云,正大九年病歿于京師,年六十一。】
楊戶部槙 【 (按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云,「張本槙作禎」)】 ,字正夫,吉州人。少擢第,有能名。南渡,為左司員外郎,頗與權要辨爭,以罷。後為戶部侍郎,又行部河中。北兵攻胡壁堡,將陷,正夫知不免,先使其妻子赴黃河,己從之死。為人慷慨有氣節,士大夫多稱之。甚可惜。
李中丞英,字子賢,遼東渤海人。 【 金史,其先遼陽人,徙益都,中明昌五年進士第。】 布衣,以氣節聞,後擢第為省掾。貞祐初,北兵犯京師,與侯摯、田琢請偕行,提兵扼居庸關,屢戰有功,擢宣差都提控。南渡,召為御史中丞,詔與元帥庚壽 【 按金史,詔元帥右監軍永錫、左都監烏古論慶壽將兵。此云元帥庚壽,疑慶壽之誤。】 同率兵援燕都。至潞州,遇北兵,戰死。 【 按金史,是為貞祐三年三月十六日。 【 [案]】 金史本傳,英至大名,得兵數萬,與元兵遇于霸州北敗死,是英援燕都未嘗由潞州,與此志所云至潞州異。元史太祖本紀云,金御史中丞李英等率師援中都,戰於霸州,敗之。又,元史舒穆嚕明安傳云,遇於永清,命士卒佯敗,金兵來追,大破之。攷永清與霸州相距甚近,金、元二史互證,適符。若潞州,去大名亦甚遠,則此志「潞」字為「霸」字之誤無疑。】 初,子賢之出也,河南民望太平。遽喪敗,天下惋惜,朝廷褒贈焉。
田總管琢,字器之,蔚州人。少擢第, 【 金史,蔚州安定人,明昌五年進士。】 為省掾。貞祐初,北兵圍燕,器之慨然求 【 (按,「求」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作「來」)】 見,願出招鄉里義兵守要衝,宣宗壯之,擢同知蔚州節度使,得兵數千,屢與敵戰有功,遷濬州防禦使、宣差都提控。 【 【 [案]】 金史本傳,琢先為宣差兵馬提控、同知忠順軍節度使事,後乃加河北西路宣撫副使,遙授濬州防禦使,與此志異。】 南渡,駐軍陳州。久之,命守華州,領節度使,戰潼關下。軍敗,歸罪于其副任鑄,斬之。改東平路轉運使,俄命守益都,為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。張林之變, 【 按張林之事,詳金史田琢傳。】 逐器之,以城北降。朝廷召之,將加罪,道發疽,卒。 【 按金史,卒于壽張。】 趙閑閑有送器之詩云:「田侯落落奇男子,主辱臣生不如死。殿前畫地作山西,願與義軍相表裏。恨我不得學李英,愛君不減侯莘卿。 【 按趙詩自注云,是時李英、侯摯方出戰有功。】 橫道浮尸三十萬,潼關大笑哥舒翰。」
梁翰林詢誼,字仲經,父絳州人,戶部尚書襄子也。少游太學有聲。為人多膂力,尚氣節,慨然有取功名志。屏山諸公皆壯之,尤與雷希顏善。文章豪放,有作者風。既擢第,復舉宏詞,為應奉翰林文字,出為上京留守判官。宣宗南渡,宗室萬奴叛,據上京,獨仲經父不從,以節死,朝廷優贈之。
韓府判玉,字溫甫,燕人。 【 按金史,相人。中州集云,其先相人,後為漁陽人,明昌五年經義、詞賦兩科進士。】 少讀書,尚氣節。擢第,入翰林,為應奉文字。後為鳳翔府判官。大安中,北兵圍燕都,夏人連陷邊州,陝西帥府檄溫甫為都統, 【 【 [案]】 金史本傳、大金國志,玉由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,檄授都統,與此志由鳳翔府判官被檄異。】 募軍,得萬人。出屯華亭,與夏人戰,敗之。而溫甫毅然有勤王志,因移檄關中,言詞忠壯,聞者感動。其檄有云:「人誰無死?有臣子之當為。事至于今,忍君親之弗顧?勿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,只如今日目前,何顏再居人世?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富貴功名當自致耳。」或誣溫甫以有異志,收鞫死獄中。 【 金史云,道出華州,被囚,死於郡學。與中州集同。】 士大夫憤惜。
聶左司天驥,字元吉,五臺人。弱冠擢第。 【 金史,至寧元年進士。】 沈靜寡言,不妄交,入官以謹 【 【 愿】 】 【 厚】 【 (據明抄本改)】 自守。興定初,為省掾。時胥吏擅威,士人往往附之,獨元吉不少假借,彼亦不能害也。後平凉帥辟為經歷官,軍敗,同其帥被責。俄擢左司員外郎。天興改元,末帝東遷,留二執政居守,元吉與焉。崔立之變,二執政死,元吉亦被創甚,歸臥于家,旬日不食,卒。金亡,士流之在位以節死者,惟元吉一人。其死也,其女子適以寡來歸家居,見其父歿,亦縊死。 【 孝女字舜英,金史有傳。】 時人傷之,虞鄉麻革信之為作聶孝女傳。 【 按,聶元吉、聶孝女,元好問俱為作墓志,見遺山集。】
程御史震,字威卿,東勝人,與其兄鼎和卿俱擢第。公入仕,有能聲。興定初,召百官舉縣令,公得陳留。陳留南都屬邑,頗繁,公治為河南第一。召拜監察御史,彈劾無所撓。時皇子英王 【 按金史作荊王,即英王也。】 為宰相,家僮輩往往恃勢侵民,公以法劾之。英王怒。未幾,坐為故吏所訟,罷官。 【 【 [案]】 英王名守純,宣宗子,哀宗兄,後晉封荊王。元好問御史程君墓表云,震既劾荊王,荊王密遣諸奴誘奸民徐璋造飛語,君竟以是罷。與此志及金史本傳但云為故吏所訟小異。】 歲餘,嘔血卒。 【 按遺山集御史程君墓表,以正大元年三月二十一日,春秋四十有四,終於京師私第。】 公為人剛直,有材幹,忘身徇國,不少私。與余先子同年擢第, 【 按墓表云,明昌二年經童出身,尋擢王剛榜詞賦進士乙科。】 相得甚歡。已而同為御史臺,綱大振,小人皆側目,故俱不能久留于朝。公既居閒,慨然有志於學,將延致名儒執弟子禮,師事之。會卒,士論惜之。 【 一云士論惜不盡其材。】
魏戶部琦,字民英 【 (按明抄本作「名英」)】 ,宏州順聖人。少工詞賦,擢高第,為鄯陽令,有治行。南渡,為南京留守判官,遷戶部員外郎、郎中,以材幹稱。貞祐末,北兵犯潼關,行部 【 北】 【 (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補)】 軍前,至洛陽,見殺。朝廷官其子焉。
吾古孫左司奴申,字道遠,由女直人譯史入官。性伉特敢為,有直氣。嘗為監察御史,時中丞完顏百家以酷烈聞,道遠以事糾罷, 【 【 [案]】 金史完顏伯嘉傳云,劾伯嘉違詔不遍按視,及簿令不法受賄,匿而不發等事,與此志所云互有省文。】 朝士聳異。後為左司郎中、近侍局使,皆有名。天興東狩,留南京居守。崔立之變,同御史大夫裴滿阿虎帶自縊于臺中。與余先子善,余嘗為賦古漆井詩。
裴滿御史大夫阿虎帶,字仲寧,女直進士也。 【 【 經】 】 【 仕】 【 (據明抄本及聚珍本改)】 歷清要,名亞完顏速蘭。嘗為陳州防禦使,累遷御史大夫,使北朝。崔立之變,自縊死。同時戶部尚書完顏仲平亦自殺。仲平亦女直進士也。
末帝寶符李氏,國亡,從太后、皇后北遷。至宣德州,居摩訶院。李氏自入院,止寢處佛殿中。作為旛斾數合,會當同后妃赴龍庭,將發,于佛像前自縊死,且自書門紙曰:「寶符御侍此處身故。」凡施旛斾幾何。較之后妃輩失節者,何啻霄壤。甲午歲,余家武川,觀其遺跡。
李尚書元忠,字獻可,武州人。 【 按金史別有李獻可,字仲和,雄州歸信人。元忠無傳。】 少擢第,歷清要。南渡,為工部尚書。審決河南冤獄,多所平反。俄坐督修京城工不謹,出為泰寧軍節度使。致仕,居陳州,每朝廷有政事不合,或民間利害,屢上言。亦讀書,有學問,和厚人也。
李陳州山,字夏卿,一字安仁,大名人。少擢第,歷清要。南渡,同知開封府,遷陳州防禦使。為小人所陷,罷。閒居南京,以事赴井死。為人重厚。讀書,喜作詩,號松風老人。 【 一作松峯老人。】
劉戶部元規,字元正, 【 一云字子正。】 咸平人。少擢第。南渡,為侍御史。時朮虎高琪為相,擅權,公數抗言事,爭殿上,出同知 【 【 武】 】 昌 【 武】 軍 【 (據金史卷二五地理志改)】 節度使事。後為戶部郎中,行部河中,坐事斥。後致仕。天興改元,詔使北朝,不知所終。 【 【 [案]】 金史哀宗本紀,正大九年二月,以費摩阿固岱(按即裴滿阿虎帶)、國世榮為講和使。四月,以楊居仁奉金帛詣大元請和。其四月改元天興,之後,未見有劉元規奉使之事。又,元史太宗本紀,元年己丑,金遣阿固岱來歸太祖之賵,於金為正大六年,而哀宗本紀於六年內不書阿固岱之使,皆可見金史本紀之脫漏。】
康司農錫,字伯祿,趙州人, 【 中州集云,寧晉人,黃裳榜擢第。遺山集大司農丞康君墓表云,崇慶二年進士第。】 與雷希顏、冀京父同年進士。正大初,由省掾拜監察御史,上章言點檢完顏撒合輩預政非宜。又言宿帥紇石烈牙虎帶太恣橫不法。時二人權勢赫然,伯祿皆不屑,士論稱焉。後為南京路司農少卿,再授河中帥府經歷官。北兵陷河中,帥率兵南奔,濟河,船敗死。 【 墓表云,城陷,投水死,年四十八。】 為人厚重有為,頗讀書。嘗賦打毬詩云:「高飛遠走偶然耳,坎止流行【 【 任】 】 【 知】 【 (據明抄本及聚珍本改)】 所之。」余先子云:「亦有理也。」
楊左司居仁,字行之,其先大興人,後居南京。年十八擢第,入仕,以能稱。為人謹密,朝廷上下皆愛之。為監察御史,言事稱旨。由吏部郎中改太常少卿。使北朝,凡再往。歸,坐事廢。天興末,遷為左司郎中,與二執政居守。崔立之變,被傷,竄臥余家。已而,為立強起,復舊職。俄以病辭去。將北渡,舉家投黃河死,時年未五十。公少有吏能,晚讀書,作詩有佳處。使任清 【 【 時】 】 【 要】 , 【 (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改)】 ,不失為名卿、材大夫。遭世亂,困躓可歎。與余父子交最善。余嘗送其北使序及詩。
房刑部維楨,字周卿,濟南人。少擢第。南渡,為左司都事、司農少卿。出刺申州,召為刑部郎中,卒。為人謹 【 【 愿】 】 【 厚】 【 (據明抄本改)】 ,讀書作詩,頗好賢。
齊申州椿,字壽之,夏津人。少擢第。入官,以廉稱。南渡,為監察御史、右司都事。許古嘗上書薦之。後為司農丞,進少卿。出刺申州,卒。
張戶部俊民,字用章,延安人。擢第,以材幹稱。嘗為戶部郎中,進侍郎。遭亂北遷,病卒。為人慷慨,尚 【 【 氣】 】 義 【 氣】 【 (據明抄本改正)】 ,喜學易。
楊戶部慥,字叔玉,五臺人。擢進士第。 【 中州集云,承安五年進士。】 南渡,為監察御史、戶部郎中、司農卿,遷戶部侍郎。通吏事,有能名。正大末,權參知政事,後罷守戶部。南京降,病卒。嘗與余先子同任御史,頗作詩。
高尚書夔,字唐卿,保州永平人。第進士,涖官有才譽。南渡,歷戶部員外郎,後遷尚書,專治糧儲。嘗巡行京東,便宜行事,抵罪,詔釋之。天興初,為翰林學士。亂後北遷,還鄉,卒。 【 一本此後空白七行。】
馮內翰璧,字叔獻, 【 中州集云,別字天粹。】 真定人。為人嚴毅整肅,望之儼然,人莫敢視。然文采風流,言談灑落,使人愛之不能捨以去。詩筆清遒 【 (按,「清遒」,明抄本作「清逸」)】 ,字畫嚴峻,為一時所稱。與李屏山、王從之同年第, 【 金史,承安二年經義進士。】 二公皆重之。大安初,入翰林,由應奉遷修撰。後屢為法官,臺察彈劾不避權勢。時高琪當國,察其畏謹,數以公推考貴人,所擬輙稱旨,朝士多側目,頗有刻骨之譏。屢上章言事,又條上恢復之策。出為同知亳州,致仕歸, 【 【 [案]】 金史本傳,改同知集慶軍節度使,即上章乞骸骨。元好問內翰馮公神道碑及中州集傳、大金國志均與本傳同。攷金百官志,諸州同知正七品,諸節度使同知正五品。此志云同知亳州,與本傳同知集慶軍節度使有異。】 【 于】 【 (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補)】 嵩山結茅玉峯下,自號松菴,徜徉泉石間。釀酒名「松醪」,味勝京師。採蘭置室中,與山僧野客作鬬蘭會。壬辰之亂北歸,由東平至鎮陽以歿, 【 按遺山集內翰馮公神道碑云,以庚子七月十四日終於家。】 年七十有九。平生文章工于四六,尺牘為當代之冠,人得一篇皆寶藏之。與韓溫甫、高獻臣友善。後進中特喜雷希顏、冀京父、王仲澤,皆從之游。頗與余先子善。壬辰歲,圍城中,余居與公相近,甚相往來。時公年已高,神采毅然,目光如炬,布袍麻屨,杖策翩然,後生輩莫及也。北遷後,再見于鎮陽。今其亡矣,前輩風流遂不復見,惜哉。子渭,以孝稱。
王革字德新,宏州人。 【 中州集云,一名著,臨潢人。】 少有才思,詩筆尖新,風流人也。屢舉不第,以任子仕。晚由恩得主宜君簿。北渡,居雲內,後遷雲中,卒年七十餘, 【 中州集云,年七十八。】 名士皆其友也。尊酒之間,一談一笑,甚有前輩風,今不復見矣。戊辰 【 (按,考中州集庚集王革小傳,云「正大中,以六赴廷試,賜出身」則「戊辰」顯係有誤。黃丕烈、施國祁校作「壬辰」,疑是)】 冬,赴試西京,自以年高,與諸後進偕, 【 【 入】 】 【 又】 【 (據明抄本改)】 復作此舉,因有詩云:「慣掣蒼龍曉漏鐘,受恩曾入大明宮。香浮扇影迎初日,人逐鞭聲靜曉風。轉首俄驚成異世,此身雖在已衰翁。喚回五十年前夢,再著麻衣待至公。」
郭子通為太常博士,宋國遣信使以申議為名,將有所求也,宰相下其事于禮官,諸公環視未對,子通對曰:「申者重也、再也,自大定甲申講和之後,盟約既定,無復再議之事。且以小事大,若有祈請, 【 一作「所請」。】 亦難申議之名」。宰相是之。後宋使之來,改曰祈請, 【 【 [案]】 金史交聘表,大定十六年三月壬子,宋翰林學士、知制誥、朝散大夫湯邦彥,昭信軍承宣使陳雷等奉書申請。丙辰,宋申請使朝辭,上以書答。又攷宋史,淳熙二年八月丁丑,遣左司諫湯邦彥等使金申議。據此志,則宋以申議為名,因郭子通之議而改。然據交聘 【 志】 【 表】 ,第改其名曰申請使,不云祈請使。此志云改祈請使,與交聘表有異。又,案交聘表,大定十年九月,范成大、康偦至,攷之宋史,蓋為求陵寢地,特為此名耳。其十六年之申議使與十年之祈請使自為二事。】 議者服其識遠。大定十七年三月朔萬春節,諸國人使將見而大雨作,大宗伯張公問子通曰:「禮當何如?」子通曰:「哀公問孔子曰:『諸侯朝于天子而不得見也有四,雨沾服失容一也。』」張公曰:「此非使臣之事。」子通曰:「彼國主之來尚不得見,況其臣乎?」 【 【 [案]】 金史世宗本紀,大定十六年三月朔萬春節,以日食改朝,與此志十七年三月朔萬春節以大雨罷朝適合。曾子問四不朝,之二均關一時典制,乃改朝則書,而罷朝則不書,亦為脫漏。攷周煇北轅錄,淳熙丙申十一月二十九日,詔以張子政及趙士褒充賀金國生辰使,次年三月一日雨,免入賀,蓋即大定十七年事也,可互證以補本紀之缺。】 少頃,有勅放朝,士大夫服其知體。右見李致美 【 一作李政美。】 作子通神道碑。子通卒清州防禦使。 【 (按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云,此條一本在卷十末,當誤)】